我做兽医的日子,经常会帮朋友们给年事已高的猫猫狗狗做安乐死。
据我观察,7成左右的宠物主人会选择回避,无法直视爱宠的生命从自己身体里渐渐剥离。
而奄奄一息的宠物,往往会用尽最后的力气,哪怕是费力地挪动眼睛,也会寻找离开主人的身影,试图把残存的背影留在自己最后的记忆里。
养宠就像从上帝那里借了名为“快乐”的高利贷,前十几年只用享受,然后在它离去那一天将所有贷款系数奉还。

如果它能多活几年,给主人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好好道别该多好——我时常这么想。
而我的狗,年糕,我不知道它给我留了多久的“道别时间”,因为它是被我收留的流浪狗。

骨关节问题、超重,给年糕体检时,种种痕迹都表明它已步入老年。
作为一名动物营养研究领域出身的宠物饲养者,自然是要有科学的武器武装小狗。
为了延长年糕的预期寿命,我查阅了不少文献,总结出一套「狗狗科学延寿纲领」:

在正式开始谈什么狗粮更适合老年犬前,先说件有趣的事。
美国塔夫茨卡明斯兽医学院的教授Lisa Freeman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一些所谓的“老年宠粮”热量比一般狗粮还要高,磷含量也很高。
但是,老年犬的消化和吸收都不行,过高的热量会导致肥胖,引发糖尿病、高血脂等对长寿不利的慢性病。

高磷会影响肾健康,肾衰竭又是老年犬的第一大杀手。
所以,个别“老年犬粮”,反而加重了老年犬的身体负担、加速了狗狗的衰老。
这就好像老婆饼里没有饼,夫妻肺片里没有夫妻一样,很多“老年犬狗粮”,并不适合老年狗。

所以比起说XX品牌的XX狗粮好,我更乐意给大家梳理好「选购老年狗粮的底层逻辑」。
先说说什么是「老年犬」。
按照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的说法,小型犬在7岁时开始老化,而大型犬5岁时就开始了。
更直观点看,口部出现白(灰)毛、运动能力下降、肌肉流失、视听能力下降、反应开始迟钝、咀嚼能力变弱、嗜睡,这些都是狗狗衰老的讯号。

从这个时候起,我们就要注重有针对性地选择更适合老年犬的狗粮。
再说说老年犬粮的「共性」。
尽管来自美洲的AAFCO狗粮标准、来自欧洲的FEDIAF狗粮标准,都没有对老年狗粮进行详细的标准制定,但FEDIAF曾经发布过《针对老年犬的普遍饮食调整建议》,再结合一些动物营养学上的研究成果,我们还是可以得出一套具有普适性的老年狗粮基础营养标准:

照着这套标准买,基本上就能买到60分以上的老年犬粮。
最后,着重说说老年犬粮最重要的「个性」,也是剩下的40分。
不同体型的狗狗,所面临的老年问题天差地别。
小型犬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更加脆弱,胆子小,容易焦虑和应激;
中型犬热情好动,更容易出现皮肤和关节问题;
大型犬庞大的身躯使得心脏和关节压力都很大,易出现这两方面的问题。
另外,大型犬的认知功能退化比小型犬来的更早。

除了体型外,狗狗不同衰老阶段也会面临的健康问题,比如初老期需要锻炼牙齿、中老期更关注皮肤和关节健康,高老期要做好护脑防止老年痴呆...
以年糕为例,它的各阶段老年问题及添加剂策略可以构成这样一张表格:

专业的动物营养专家会通过不断调整配方、制作狗饭的方法,来满足不同体型狗狗不同衰老阶段的营养需求,食谱非常复杂:

而对于像我自己都天天点外卖的上班族,每天为年糕准备20种食材和添加剂来做狗饭属实是强人所难。
好在,国内现在有比较专业的品牌,会制作分体型、分年龄阶段的个性化老年狗粮,直接给宠主一整套“傻瓜式”方案,比如国产品牌比乐老年犬分阶软粮。
在考量给年糕换什么狗粮时我关注到的比乐,初看他家的老年犬方案,我一个专业人士都有点懵,以初老期狗粮为例,我拉了个思维导图才捋清楚:

简而言之,这套体系的框架便是「既预防各阶段的共性问题,又预防不同体型的个性问题」。
像年糕正处在初老期,目前超重+髋关节问题明显,这俩问题几乎是大型犬的通病。

而比乐老年犬粮针对初老期+大型犬的方案,完美cover了年糕的痛点,还利用膨化粮和软粮搭配的方式来锻炼年糕的牙齿。

可以说,比乐这套老年犬粮体系精准且高效,比如针对中老期的产品普遍添加了养护心脏的辅酶Q10,而针对高老期狗狗易发的认知障碍问题则添加了养脑的MCT和L肉碱。
我遍历了这个系列老年犬粮的各阶段、各体型的特色添加,都是动物营养领域历史悠久、实效性明确的添加剂,以大型犬粮中的添加为例:

对于不同体重的狗狗,他们给出了详细到令人发指的搭配方案,可以说作业都不用抄,直接搬即可:

对我这种工作连轴转的上班党,傻瓜式的解决方案再合适不过。
毕竟,给自己点外卖都懒得费脑...
至于养狗人都关注的适口性问题,狗粮买到家时我在出差,家里两只狗抢着吃:

当然,如果时间充足且有一定的信息搜集能力,我真心推荐饲主尝试自制狗饭,自制狗饭的优势在于原料完全透明,成本也比配方狗粮要低一些,个人比较推荐著名配方师Steve Brown老先生的食谱。

小结
合理的营养摄入+有效的保健成分+规律体检+早发现问题早解决,能把这4个方面做好,狗狗很难不长寿。

除了这些外,每天保持30分钟的户外活动、家中安装防滑垫、坚持刷牙、不对狗狗大吵大闹,都是凝聚专家共识的好习惯,一定要保持下去。
既要给抚养狗狗长大,又要给它们送终,这大概是每一个养宠人无法反抗又一想到就会伤心的事情了。
尽自己所能,让这段陪伴更长久,你我共勉。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