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所关于中国淡水鱼类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影响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淡水鱼类多样性及其群落组成影响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关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中国淡水鱼类多样性及其群落组成的影响机制的研究论文“Biogeographic freshwater fish pattern legacy revealed despite rapid socio-economic changes in China”在鱼类研究专业顶级期刊《Fish and Fisheries》在线发表(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faf.12380)。
自然地理因子和人类活动干扰因子对淡水鱼类的多样性及其群落组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较多的研究致力于解释淡水鱼类群落与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干扰因子之间的关系,然而各地区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
基于中国29个地区的908种淡水鱼类物种数据(1980-2015年)、经过筛选的5个代表性自然因子以及8个代表性人类活动干扰因子,该研究运用了一系列机器学习算法和生态模型方法,首次揭示了空间大尺度格局下中国淡水鱼类多样性及其群落组成与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干扰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
研究发现,在空间大尺度范围内,相对于人类活动干扰因子而言,自然地理因子仍是影响淡水鱼类群落组成的主导因素。此外,淡水鱼类物种丰富度与地区的降水、气温、湿地面积以及内陆渔业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城镇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建议我国在制定淡水鱼类保护策略时,应同时考虑自然地理因子(如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干扰因子(如城镇化)的双重影响,以便更好地保护淡水鱼类多样性及淡水鱼类的生存环境。这一发现对于今后我国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也可为其它发展中国家参考。
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等资助。水生所为本文的第一作者(郭传波博士)和通讯作者(陈宇顺研究员)单位。此外,水生所李钟杰研究员及法国、德国、美国等鱼类生态与资源保护相关研究团队参与了本项研究。
相关知识
水生所关于鱼类肠道微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关于鱼类肠道微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南海所对万山群岛主鱼类群落营养生态位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所对万山群岛主鱼类群落营养生态位研究取得新进展
水生所在鱼类肠道微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研究团队在祁连山鸟类群落多样性模式形成及驱动过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所海水鱼类网箱养殖环境效应研究取得新进展
研究揭示人类活动对全球淡水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水生所在怒江鱼类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水生所关于浅水湖泊不同生态类型小型鱼类对浮游生物群落和水质的作用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网址: 水生所关于中国淡水鱼类多样性及群落组成影响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https://www.mcbbbk.com/newsview1197295.html
上一篇: 几种实验用鱼的研究现状 |
下一篇: 研究发现:过度捕捞鱼类会致其快速 |
推荐分享

- 1养玉米蛇的危害 5356
- 2我的狗老公李淑敏33——如何 5173
- 3狗交配为什么会锁住?从狗狗生 4823
- 4南京宠物粮食薄荷饼宠物食品包 4413
- 5豆柴犬为什么不建议养?可爱的 4140
- 6家养水獭多少钱一只正常 3868
- 7自制狗狗辅食:棉花面纱犬的美 3659
- 8广州哪里卖宠物猫狗的选择性多 3571
- 9湖南隆飞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宠 3525
- 10黄金蟒的价格 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