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该如何面对毛孩子离世?

该如何面对毛孩子离世?

来源:萌宠菠菠乐园 时间:2025-07-06 09:21

撰文/缪珏(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乐菁菁(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运营/王云汐

现代社会发展,人口流动频繁。青年为寻更广阔的天地背井离乡,长者因子女远行而形单影只。这种环境大背景下,人越来越容易感到孤独寂寞,人手一只宠物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宠物能给予人们纯粹的情绪支持、忠诚的陪伴,为缺失关系的人提供情感归属。许多宠主常常将宠物视作自己的孩子,“狗妈”“猫爸”屡见不鲜。然而,宠物猫狗一生只短短十几年,这其中丢失、患病、意外死亡等事件防不甚防,几乎每一位宠主都会面临宠物丧失,随之而来的心理打击却被大众所忽视。“不就死了一条狗、一只猫,至于吗?”事实是,丧失宠物带来的心理痛苦丝毫不亚于亲人离世。

(一)

调查发现,宠物去世带来的影响会体现在多个方面。情感上,刚失去宠物的主人往往体验到负面情绪,包括悲伤、内疚、后悔、抑郁等,一些人可能还会体验到焦虑、愤怒和恐惧。极度的哀伤会引发生理反应,人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经历食欲不振、恶心反胃、头痛、梦魇等不适症状。而这些不良的身心反应最终可能会妨碍人的日常活动,让其无法像往常一样生活,一些宠主可能会因过度悲伤减少社交活动或需要暂时向公司或学校请假。对宠物的哀悼过程通常可持续半年到一年,甚至可能贯穿一生。

通常来说,这些伤痛感受和不良反应会随着时间逐渐缓解,但如若丧失感在较长一段时间后仍未减轻,极大的创伤让宠物主人久久无法回归正常生活,这种情况则需要特别留意,宠主可能正在经历复杂性哀伤——因丧亲而引发的心理障碍。为了避免持续的极度哀伤引发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等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宠主应考虑寻求专业人士帮助,接受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二)

显然,宠物离世会引起沉痛哀伤,但这种反应存在个体差异,哀伤程度受主人与宠物间羁绊程度影响。许多主人会将自己的宠物看作家庭成员,与宠物亲密共度时间,由此构建的情感纽带与依恋可以给人带来慰藉及安全感,但也会让主人在宠物离世后更为痛苦。这也是为何宠物猫、狗离世通常会比金鱼、乌龟等宠物离世给饲养者带来更多哀痛——前者往往能提供更多情绪价值,宠主之间的依恋关系更为紧密。

其次,对宠物进行安乐死的抉择是宠物丧失中较为特殊的因素,也会对宠主的哀伤反应和哀悼过程产生影响。一方面,选择对宠物进行安乐死的家庭通常有机会在宠物离世前告别,这有助于宠主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做好心理预期;另一方面,由于在此情况下宠物的死亡是人为决定,许多宠主会因此感到愧疚和后悔,如果家庭成员未能在安乐死的决定上达成一致,还可能引发愤怒和怨恨。因此,许多对宠物实施安乐死的主人都会经历严重的丧失哀伤,遭遇心理障碍的风险也更大。

最后,亲友和社会的不理解会让宠主的哀痛雪上加霜。每个社会系统都存在默认规范,规定怎样的哀悼行为适当——谁有权力哀伤?他们可以为了什么哀伤?应该如何表达哀伤?如果身边人都认为宠物离世微不足道,无法共情宠主的哀伤感受,那么宠主便没有渠道公开表达与宣泄自己的伤痛,也难以获得社会支持。经历这种被剥夺的哀伤,宠主往往会体验到更多更严重的不良身心反应,也更容易因此罹患心理疾病。

(三)

丧失宠物对人身心影响深远。那么,作为宠主或宠主亲友,我们该做些什么更好应对?

宠主

1. 预期悲伤。对于为宠物选择安乐死或面对宠物重病的宠主,在宠物离世前往往已感受到因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力感、对宠物的不舍和对宠物死亡的恐惧。在此过程中,提前了解自己未来可能面临的各种情绪、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当前的控制感;把握好与宠物的最后时光,减少遗憾,可以为此后的哀伤提供缓冲。比如,我们可以多陪伴宠物、带宠物去它最喜欢的地方、向宠物诉说自己的爱与不舍;在宠物离世后,则可以进行哀悼,以此来获得心理安慰。

2. 纪念与宣泄。持续联结是保持与已故亲人间情感联系的一种努力,是一种适应性应对丧失的方式。我们可以在宠物离世后珍藏其生前常用物品(如项圈、毯子、垫子等)、制作纪念物(如用宠物毛发制成的项链、宠物钥匙扣、抱枕等),时常翻看宠物的照片、回忆美好的过往,以此缓解思念并维持与宠物之间的情感联结。

3. 接纳与自我关怀。宠主在面临宠物丧失的痛苦时往往急切想要走出困境,让自己尽快振作起来,甚至有时会因沉溺于悲伤而自我责备。这时候,需要对自己的处境有更全面的了解——我们需要时间面对和处理爱宠离世的丧失感。强迫自己快速脱离哀伤实际上是对自身情绪的拒绝,这样的做法会进一步压抑自己的痛苦,反而容易带来更多健康隐患。我们可以学着自我悲悯,像对待朋友、爱人般善意对待自己。理解和关怀自身现状,真诚祝福自己,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调节情绪,找回内心的平静。

4. 寻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于预防复杂性哀伤反应至关重要。宠物死亡后,寻求亲友的支持理解将为我们提供重要的情绪支持,可以通过发朋友圈、给亲友发消息、打电话倾诉。如果发现自身的悲伤难以被身边亲友理解,那么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也是预防后期创伤性障碍的重要手段。此外,还可加入在线支持小组,比如社交媒体上的宠物丧失小组。这种不需要面对面接触的团体形式通常能让人感到更为安全,通过和拥有相似经历的团体成员分享彼此的丧失感受能让我们获得联结和归属感,并对自己的处境有更好理解。

5. 与其他动物建立关系。与其他动物相伴也有利于缓解宠物丧失带来的悲伤。我们可以从照顾另一个生命中获得希望和慰藉。比如那些拥有不止一只宠物的宠主,通常会在经历丧失后,在照顾他们其余宠物时感到安慰。另外也可以通过收养流浪猫狗让自己的爱得以延续。

宠主亲友

1. 理解和尊重。如果身边有人正在经历丧失宠物后的痛苦,那么理解他们痛苦的合理性、包容他们在痛苦中的各种表现非常重要,如此可以避免宠物主人经历被剥夺的哀伤,防止其遭受更严重的心理创伤。即使无法真正做到感同身受,但至少我们可以避免质疑、责备宠主,尊重其表达哀伤的需求。

2. 接纳与倾听。对于亲友来说,帮助经历宠物丧失的宠主尽快摆脱悲伤、回到日常状态或许是最大愿望。但有时一味告诉对方“不要难过”“做些开心的事”,可能会对宠主造成心理压力,致使他们以不良方式压抑自身情绪,适得其反。试着允许和接纳他们的负面情绪,给予他们充足时间处理哀伤,并在此过程中支持他们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温和的陪伴和包容性的倾听对宠物主人从丧失中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

宠物丧失会给宠主带来极大痛苦,若无法妥善处理,会造成持续性严重创伤。如今,养宠爱宠人士已不是少数,作为宠物的主人,我们或早或晚都将面临毛孩子的离世,这时需要认识到宠物对自身的重要性,选择良性应对方式,给自己多一些关怀,也让自己对宠物的爱能够延续下去。而作为宠物主人的亲友,理解、接纳和尊重即是最大支持。

参考文献

Bluth, K., & Eisenlohr-Moul, T. A. (2017). Response to a mindful self-compassion intervention in teens: A within-person association of mindfulness, self-compassion, and emotional well-being outcome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57(1), 108-118. https://doi.org/10.1016/j.adolescence.2017.04.001

Field, N. P., Orsini, L., Gavish, R., & Packman, W. (2009). Role of attachment in response to pet loss. Death studies, 33(4), 334-355. https://doi.org/10.1080/07481180802705783

Tzivian, L., Friger, M., & Kushnir, T. (2014). Grief and bereavement of Israeli dog owners: Exploring short-term phases pre-and post-euthanization. Death studies, 38(2), 109-117. https://doi.org/10.1080/07481187.2012.738764

相关知识

宠物离世,我们该如何面对
该如何面对相伴多年的宠物离世?
毛孩子离世,你该如何纪念
宠物离世与善后手册:最后的事——如何面对宠物离世?
宠物离世可休丧假 主人该如何面对宠物离世呢
爱犬离世,我们该如何告别?
宠物离开了怎么走出来?如何面对宠物的离世?
宠物小狗不幸离世,如何面对悲痛?(探讨宠物离世的原因、处理方式和心理调节)
宠物离世,我们如何面对?深度探讨宠物殡葬的意义
如何正确面对宠物的离世?

网址: 该如何面对毛孩子离世? https://www.mcbbbk.com/newsview1198692.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宠物心理咨询服务公司:利用AI技
下一篇: 带着狗狗去旅行 注意事项大全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