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研究破解早白垩世鸟类繁殖系统之谜

研究破解早白垩世鸟类繁殖系统之谜

来源:萌宠菠菠乐园 时间:2025-07-10 07:22

来源:中国科学报


近日,《生物通讯》在线发表了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团队的一项最新成果。这是该团队继2013年在《自然》发表论文之后,对早白垩世鸟类标本研究取得的又一进展。

从恐龙到鸟的演化涉及一系列关键特征的改变,生殖器官就是其中之一。例如,雌性恐龙体内和现在的爬行类动物相似,仍保存两侧的卵巢及输卵管,但绝大多数现生鸟类的雌鸟仅保留了左侧的卵巢及输卵管。从什么时候开始,鸟类丢失了一侧的输卵管呢?

2013年,周忠和团队在白垩世的热河鸟类以及反鸟类中,发现早期鸟类显然已经只保留一个有效的卵巢和一条输卵管(身体左侧),进而推测身体右侧卵巢和输卵管的退化消失可能发生在恐龙向鸟类过渡的阶段,很可能与适应飞行需要的体重减少有关。这项研究弥补了“从恐龙到鸟”的缺失一环,然而论文发表后,部分学者在质疑软组织能否保存如此长时间的同时,猜测卵泡化石实际上是胃部内未被消化殆尽的植物种子。

该团队Alida Bailleul、李志恒、邹晶梅等研究人员通过高分辨率CT、能量色散X射线谱、传统的骨组织切片染色等技术手段,对“疑似”卵泡和现生标本作了对比研究。

新研究不但进一步确认了这是卵巢滤泡化石,更展现出该组织的高分辨细节特征,包括可收缩的肌肉、血管化的组织,这些都和现生的鸟类正在形成的蛋黄周边的组织相似;而平滑肌纤维、胶原蛋白纤维、血管等软组织的发现都和早期研究论文中提出的假设吻合,与食入种子的假设不符。

该研究还发现,反鸟虽然也有一个功能性的卵巢和输卵管,但是它们卵泡发育速率相对于现代鸟类要慢,这和古鸟类较低的新陈代谢水平有关。

相关知识

甘肃鸟的新材料及其解剖和行为习性的补充研究
解锁鸟类性格、破解进化之谜…RFID 技术如何助力解读鸟类生命密码?
中国中生代今鸟型类研究现状
【新华网】早期鸟类繁殖系统研究获新进展 确认从恐龙到鸟演化重要一环
银渐层猫与暹罗猫的交配(破解宠物繁殖之谜)
王敏:破译鸟类起源密码
研究揭示控制鸟类鸣唱节奏的基因
鸟类的起源假说
破解宠物衰老之谜
孔子鸟类研究取得进展—论文—科学网

网址: 研究破解早白垩世鸟类繁殖系统之谜 https://www.mcbbbk.com/newsview1203063.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高寒草甸雀形目鸟类繁殖生产力的研
下一篇: 【#2023成都繁殖...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