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正逢候鸟迁徙季 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做客”北京

正逢候鸟迁徙季 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做客”北京

来源:萌宠菠菠乐园 时间:2025-07-10 22:23

  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现身平谷。有着"鸟中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之称的中华秋沙鸭于近日"到访"平谷区。平谷区园林绿化局西峪水库市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观测到一雄一雌两只中华秋沙鸭。雄性的那只有着帅气的长长冠羽,身体两侧装饰着鳞状花纹;雌性的那只身披灰色鳞状羽衣,红棕色的枕后冠羽俏丽可爱。除此之外,金海湖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也观测到了中华秋沙鸭,同时还发现了3只青头潜鸭的身影。这是平谷区首次观测到这两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

微信图片_20220324182417_副本.jpg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引发关注

  中华秋沙鸭有着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有趣的生活习性。《中国鸟类志》对中华秋沙鸭的描述为:雄鸟头、羽冠和上颈黑色、具绿色金属光泽。上背、内侧肩羽黑色,外侧肩羽白色。下背和腰白色、羽端具黑灰色同心横纹,形成鳞状斑。雌鸟头、冠羽和上颈棕褐色,后颈下部、两侧及上背蓝灰褐色。雌雄鸟的虹膜褐色,嘴红色,跗跖橙红色。当然这其中最显著的特征还是它们的双羽冠长而蓬松,根根分明,像人的头发一样,由此被不少网友戏称为"杀马特鸭"。它们的两胁具有黑灰色的鳞状斑。另外,作为鸭科动物,中华秋沙鸭却喜欢上树,筑巢的树洞一般距地面10米高,刚被孵化出的雏鸭需要从高高的树洞一跃而下,才能开启生命之旅。

  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可爱的野生鸟类,如今却面临着濒危的处境。记者采访了曾任中国鸟类学会观鸟专业委员会委员的赵欣如教授,并了解到:我国的秋沙鸭共有4种,分别是中华秋沙鸭、斑头秋沙鸭、红胸秋沙鸭以及普通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被称为"鸟中活化石",目前全球仅存不超过3000只。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中华秋沙鸭的主要分布区在我国境内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偶见于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属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濒危鸟类红皮书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濒危鸟类名录,是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的国宝级野生动物。其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及草地的清澈水面,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被誉为"生态指示物种"。《中国鸟类志》记载,在上个世纪,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森林采伐,环境丧失,非法狩猎,用炸药、毒药捕鱼、造成食物缺乏和加之人为干扰等。赵欣如教授表示,导致中华秋沙鸭濒危的具体因素仍有待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该物种依赖清洁的林缘河流栖息,需要在河流边的大树洞里产卵繁殖,对生境有特别的要求,因此,在对中华秋沙鸭生态研究的基础上,对栖息地的保护是当务之急。

  那么,中华秋沙鸭此次迁徙为何选择平谷西峪水库和金海湖"歇脚"呢?赵欣如教授解释道:"关于中华秋沙鸭的迁徙,目前尚未见专业性的详细报道,也未见到卫星追踪研究的信息。目前掌握的资料是:中华秋沙鸭在我国的繁殖地是长白山、小兴安岭和大兴安岭地区。越冬地在我国的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广东、福建、山东等省和长江流域,偶尔也到丹东、集安等鸭绿江流域越冬,而北京是中华秋沙鸭迁徙途中路过的地区,所以在北京的平谷西峪水库等地出现是正常现象。它们在湖中可以休息,可以捕鱼补充能量,平谷的水域对它们来说是个不错的临时落脚点。"

微信图片_20220324182439_副本.jpg

  北京地区的中华秋沙鸭是罕见鸟种,应当得到社会的重视。赵欣如表示:"中华秋沙鸭在北京地区出现是好事,应该引起市民和相关保护机构及专家的关注。更应该少去打扰,让它们顺利完成春季的迁徙,回到繁殖地。体现出北京市民对濒危物种的尊重。"最早发现中华秋沙鸭"到访"的摄影爱好者彭玉忠、王淑瓶也表示,保护环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每个人都应为保护生态尽一份心力。

  平谷区加大工作力度为候鸟迁徙保驾护航

  北京是重要的鸟类迁徙通道,每年春季都有大量候鸟从南途经北京向北迁徙,天鹅、灰鹤、黑鹳、北京雨燕、银鸥等鸟类争相扎堆北京,城市公园、郊野湿地、河流湖泊等地随处可见候鸟的翩翩舞姿,百万候鸟中转已成为常态。据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累计监测到野生鸟类860万余只,接收到监测信息19万余条。如此盛景得益于北京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统筹考虑动物"居民"的吃、喝、住、行需求。近年来,北京聚焦提升森林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在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中,优先使用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的树种,除考虑景观和绿化效益外,植物配置还重视动物、鸟类取食、栖息生态环境的营建,为鸟类等野生动物营造了优质栖息地。同时,各区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执法专项行动,加大对非法猎捕、非法人工繁育、非法运输、非法交易、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3月,平谷区园林绿化局3个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迎来各种迁徙鸟类,西峪水库市级监测点日观测到小天鹅120余只,普通鸬鹚100余只,普通秋沙鸭200余只,银鸥200余只,鸟类激增至3000余只,吸引大批观鸟爱好者前来。针对大批量的迁徙鸟类,平谷区高度重视,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平谷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期间会加大候鸟栖息地的巡查、监测,所有进出监测点人员均须接受检查,任何人不得携带猎捕工具进入;倡导文明观鸟,不诱拍,在安全距离观鸟不打扰鸟类栖息,保障候鸟安全迁徙维护生态安全;加大执法力度,以"绿剑行动"为契机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禁止弹弓打鸟,拉粘鸟网等违法行为,为候鸟迁徙保驾护航。

  据了解,平谷区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已积极采取措施,开展了大量工作。首先,为野生动物营造近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多功能、多类型、多层次绿色空间体系,营造适合鸟类及野生动物生存的栖息环境。创建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4个,面积1234亩,搭建本杰士堆35个、人工鸟巢37个、昆虫旅馆33个、小微湿地9个。其次,开展"清风行动""绿剑行动"等专项联合执法,从源头治理贩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行为。积极开展野生动物救助、野外巡查和监测工作。2022年以来,开展日常巡查检查42次,联合执法行动2次,累计检查易发盗猎点、各类市场、进京卡口等175处。最后,加大保护力度和加强宣传引导。围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开展宣传活动,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已开展宣传活动4次,发放宣传手册、海报1000余份。这些措施有力保护了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自然保护地等资源,为鸟类生存、迁徙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全面夯实动物救护工作

  3月1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及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2021-2035年)》。3月1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加强春季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要求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动员发挥各方力量,坚决防范和打击非法猎捕、交易和经营利用候鸟等野生动物活动,确保春季候鸟迁徙安全。作为北京市野生动物救助保护的主力军,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

  成立于2001年的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主要工作任务是开展北京地区的陆生野生动物救护。市民遇到受伤的野生动物或从不法分子手中解救的野生动物均可送到救护中心救助。在野生动物救护方面,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积极推进工作。据了解,截至目前,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共接收市民救护以及公安等执法部门罚没野生动物252种3157只/条(直接救护202种1507只/条,接收执法罚没移交125种1650只/条),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33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7种519只、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物种14种83只、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物种30种497只、列入《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生动物和其它野生动物141种2117只。(鸟类188种2490只、哺乳类21种155只、爬行类42种403只/条、两栖类1种109只。)

  在救护野生动物的同时,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也做好了野生动物繁育移交放归工作。在科学饲养的基础上,全面加强人工孵化工作,2021全年共繁育野生动物8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草原雕1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6只、北京一级保护动物狍子1只)。共移交野生动物至相关保护部门43种231只。本地放归野生动物114种1283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3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4种264只,并对北京市雾灵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放归的11只狍子进行跟踪监测。积极参加江西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放归斑头雁、斑嘴鸭、赤麻鸭等野生动物25只,并与江西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等救护机构进行业务交流。

  在宣传引导方面,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救护中心拓展科普宣传工作,积极开展主题日活动。先后参与了"爱鸟周"宣传活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科普宣传活动、科技周宣传活动、《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实施1周年宣传活动以及秋季观鸟月活动等,全面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宣传,呼吁社会保护野生动物,共同守护绿色家园。

微信图片_20220324182627_副本.jpg

  新修订的《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规定,每年的4月为全市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4月的第3周为爱鸟周。爱鸟周期间全市会开展形式多样的鸟类科普和文化活动,增强市民的爱鸟意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城的树越来越多,鸟儿也慢慢变得常见,无论是树上拖着长尾巴的喜鹊、叽叽喳喳叫不停的麻雀,还是水中成双入对的鸳鸯、成群结队嬉戏的绿头鸭,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为每一个看到它们的人带去快乐和生机,让人们的生活不再单调无味。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的精灵,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人类通过保护候鸟和它们的生存环境,进而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鸟类的家园,其实也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优化鸟类生活环境,也是优化人类的生活环境,促进人类的健康长寿。在此呼吁广大市民共同努力,为野生鸟类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如遇乱捕、滥猎野生鸟类的行为请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如果遇到受伤野生动物,可拨打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电话:89496118。谨记:善待动物就是善待人类,爱鸟不只在"爱鸟周"。

文/孟子卓

摄影/谢玉利

相关知识

“极危”鸟类青头潜鸭鄱阳湖再现迁徙行踪
黄山:文明观鸟,守护中华秋沙鸭
龙感湖保护区夏季首次发现青头潜鸭
中华秋沙鸭欢聚大樟溪
重庆观鸟季来了!一起探秘飞羽世界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发物种新纪录—红胸秋沙鸭
北京何以成为“候鸟天堂”?
炉火纯青杯——青头潜鸭摄影大赛
大批候鸟飞抵野鸭湖 北京延庆将迎春季候鸟迁徙高峰
青头潜鸭在白洋淀“遛娃”

网址: 正逢候鸟迁徙季 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做客”北京 https://www.mcbbbk.com/newsview1203748.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27万平方米栖息生境成鸟类乐园
下一篇: 金海湿地栖息地水体改造效果显著,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