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活体交易到底有多暴利?
2021年,一只名为Siri的金毛犬在托运途中死亡。主人支付了空运费用,承运方为省成本私自改为陆运,将狗关在大巴行李舱内。夏季高温下,Siri在密闭空间内被活活闷死。事后,托运方仅愿按“运费三倍”(约1376元)赔偿,而主人为购买Siri实际花费1.05万元。
2025年5月,宠主柯先生出售一只售价8680元的“黄金下司犬”,通过哈啰顺风车托运,却被放置在车辆后备箱,通风口关闭导致犬只窒息死亡。柯先生主张赔偿9000元,包括卖狗费、车费和高速过路费。
宠物从繁育场到消费者手中,往往经历三道到五道甚至更多转手,每一次流转都在推动价格上涨、利润累积。正因如此,“宠物活体交易”这个市场常被称为“暴利行业”。
繁殖和交易在“冰火两重天”
中进行
在山东济宁的一个繁殖市场,铁笼逼仄,数十只待售幼犬挤作一团。饲料盆里,发霉的食物与便混杂在一起,刚出生的幼崽无助地蜷缩在冰冷地面。
青岛西海岸新区虎背山的密林深处,四家非法繁殖场曾长期隐匿。几十只繁殖犬终身囚禁在狭窄铁笼中,吃喝拉撒皆在方寸之间,直到身体彻底垮塌。
类似的画面在更多角落上演。某乡下普通民房被改造成“猫舍”。铁笼层层堆叠,空气里弥漫着便与消毒水的刺鼻味。几十只母犬和母猫被困在方寸之间,发情、怀孕、生产,成为它们生命里唯一的循环。
(图片来源:猫狗大联盟SH)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宠物行业却被贴上了“情绪经济”的标签。空巢老人、独居青年、丁克家庭,纷纷把宠物当作陪伴、寄托甚至“孩子”。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买一杯咖啡是刚需,一只猫狗也是刚需。
消费端的热情与供给端的冷酷,恰好拼接成了一个隐秘却庞大的活体交易市场。所谓活体交易,涵盖了宠物的繁育、售卖与领养等环节。这是整个产业链的源头,直接决定了宠物的来源、品种、体质与寿命。
据行业分析,2024年中国宠物活体交易市场规模达到 216亿元,预计2025年增至 260亿元。在快手电商平台,宠物活体交易的GMV同比增长110%。这说明,尽管争议不断,但活体交易的需求曲线依然陡峭向上。
从“一窝回本”到“终身绑定”:
宠物活体交易的暴利逻辑
宠物活体交易常被冠以“暴利”之名,其背后逻辑并不复杂。
让我们算一笔简单的账:一只品相优良的种母犬/猫购买成本可能高达数万元。但它一胎可以生下多只幼崽,每只幼崽根据品相可以卖到几千到上万元不等。假设一只种母购入价3万元,一胎生5只小猫,每只平均售价8000元。那么一窝小猫的总收入是4万元。理论上,一窝就能收回种母成本并盈利。在种宠的生育年限内(通常2~3年),其产出的总价值会远高于其自身成本和饲养成本。
此外,在流通过程中,同一只幼宠的价格会随着环节增加而不断攀升:从繁育场到批发商,再到宠物店,价格往往成倍上涨。消费者面对“纯种”“稀缺”“高颜值”等卖点,很难判断真实价值,信息不对称进一步放大了利润空间。
更关键的是,活体交易不是一次性生意。宠物售出后,消费者会持续在食品、医疗、用品上花钱。换句话说,卖出一只宠物,实际上是“绑定”了一个家庭未来 10—15 年的长期消费。
这样看起来活体交易的利润空间确实看起来诱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把宠物活体交易称作“暴利行业”。
“暴利”背后的“暴雷”:
活体宠物的疾病、
运输与市场三重风险
看上去,这无疑是一门“稳赚”的生意。但如果我们把显性的收入和隐性的成本放在一起,情况就没那么简单了。
在活体交易中,疾病是最大的“隐形杀手”。犬瘟、猫瘟等传染病一旦爆发,传播速度极快,往往一窝小猫小狗感染,很快就能蔓延至整个繁育场。对商家而言,这可能意味着几十只宠物在几天内死亡,直接造成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损失。更让人头疼的是,病死事件还会严重打击店铺信誉,口碑一旦崩塌,很难再恢复。
繁育本身也有成本。合格的繁育者需要宽敞、干净、通风的环境,还要掌握遗传学、营养学、行为学知识,以避免近亲繁殖和遗传病。对幼崽的社交化训练同样必不可少。人工、场地、护理投入远比外界想象得多。
再者,运输是活体交易链条中的另一大风险。跨城、跨省运输不仅涉及车费、恒温设备、专用笼具等硬成本,还要面对宠物在陌生环境中产生的强烈应激反应。
许多小猫小狗在长途运输中可能因为紧张、颠簸甚至气候变化而出现呕吐、脱水、呼吸急促,甚至死亡的症状。为了提高存活率,有些商家不得不雇佣专人全程照料,运输成本大幅增加。
而且,宠物市场受经济环境和流行趋势影响很大。去年还火爆全网的布偶猫,售价动辄一万元以上;但随着热度退去,价格可能迅速“腰斩”。对商家来说,如果提前囤积了大量种宠和幼宠,就会在短时间内面临“库存变负资产”的局面。
小红书上一家猫舍分享了他们的真实账单:算下来,一只成猫和幼猫在饮食、医疗、日常用品以及营养品等方面的支出大约是 27 万元。再加上房租、水电、人力和宣传等费用,总成本大概接近 51 万元。
(截自小红书)
因此,很多人所谓的“宠物活体暴利”更多停留在一种想象——觉得买只母猫配种后生小猫,卖掉就是纯收益。但如果是把它当作一门正经的生意来做,背后需要考虑和投入的远比外界想象得多。
“捷径”的背后,是生命的透支
与道德的沦陷
当高利润与高风险并存时,总有人会选择“走捷径”。而这些捷径往往意味着对生命的漠视,也让宠物活体交易成为行业最具争议的环节。
在一些小型猫舍或家庭式繁育场里,母猫、母犬往往被迫连续繁殖。为了最大化产出,一些商家甚至不给母宠足够的休养时间,也不提供科学的营养配比。结果母宠体质迅速下降,免疫力低下,寿命被严重透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幼崽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因母体健康不足,免疫力低下,极易感染呼吸道、肠胃等疾病;近亲繁殖更可能导致遗传病高发,性格也可能出现异常。
消费者以高价购入这些幼宠,往往不到一周就出现病死情况。这类事件在社交平台和论坛上频繁曝光,引发大量投诉和舆论关注,但受害者多数只能接受损失。
随着动保意识的提升,“宠物繁殖”尤其是“后院繁殖”在很多人眼中已经成了一个负面词汇,与“残忍”“唯利是图”挂钩。
综上来看,宠物活体交易具备产生暴利的条件,但这主要集中在压缩成本、牺牲动物福利的无良商家身上。
对于正规繁育者来说,这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需要专业知识的行业。所以看似是一门暴利生意,实则是一场“高利润—高风险—高争议”的博弈。
真正值得追问的,不是“赚不赚钱”,而是:在这个百亿级市场中,行业能否在利润和责任之间找到平衡?
毕竟,对消费者来说,宠物从来不是一件商品,而是一段关系、一种陪伴,更是一条生命。
相关知识
宠物活体交易到底有多暴利?
“看不懂”的宠物活体交易,出路何在?
#宠物医疗有多暴利#...
宠物活体交易法律法规
宠物活体交易法律法规,爬宠交易规范
宠物活体交易类平台为何起不来?
中国宠物繁殖和活体交易行业报告(32页)
宠物繁殖和活体交易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Hello萌宠」活体交易:宠物零售新篇章
【宠物饲养】猫到底有多聪明?
网址: 宠物活体交易到底有多暴利? https://www.mcbbbk.com/newsview1267297.html
上一篇: 三联花鸟宠物市场(三联宠物市场几 |
下一篇: 宠物店活体销售合同10篇.doc |
推荐分享

- 1养玉米蛇的危害 28694
- 2狗交配为什么会锁住?从狗狗生 7180
- 3我的狗老公李淑敏33——如何 6236
- 4豆柴犬为什么不建议养?可爱的 4637
- 5南京宠物粮食薄荷饼宠物食品包 4563
- 6中国境内禁养的十大鸟种,你知 4429
- 7湖南隆飞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宠 4259
- 8自制狗狗辅食:棉花面纱犬的美 4257
- 9家养水獭多少钱一只正常 4212
- 10广州哪里卖宠物猫狗的选择性多 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