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马创始人再创业翻车:这个赛道没戏,建议别做
关注

盒马创始人侯毅创办不久的宠物食品连锁品牌“派特鲜生”被曝出多家门店暂停营业、将全关。
侯毅对多家媒体承认,“计划到今年12月中旬关闭所有‘派特鲜生’门店”,仅保留线上部分。
而他的一句“现在不建议再开宠物食品实体门店了”,引发行业热议。
派特鲜生是盒马创始人侯毅的二次创业项目,定位宠物鲜食新零售,主打“现制现售”。2025 年2月,派特鲜生在上海开业,推出现制鲜食、宠物麻辣烫等品类。品牌启动会上,侯毅喊出“2025 年在上海开出 100 家店”的目标。此后两个月迅速扩张到 10 家店,并在今年 5 月完成 2500 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创下国内宠物行业最大天使轮纪录。
然而,2025年还没过完,18 家门店中已有 7 家关闭,其余门店也将在 12 月中旬全部关停。
“派特鲜生给我最大的反思是,我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不够深。很多规划在真正落地后才发现相当天真。”侯毅说。
三年前,资本与创业者仍对宠物线下连锁抱有高热情;如今的密集关店则说明:这一线下模式的窗口期或许已经结束。
那么,宠物食品线下连锁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
01 赛道全貌
1-1 什么是“宠物食品连锁”?
“宠物食品连锁”指以实体门店为核心触点,通过“高频食品 + 标品用品”驱动复购的社区零售模式。
典型品类结构包括:
主粮(干粮、冻干、鲜肉粮)、罐头与零食、猫砂与清洁用品、鲜食加工(部分店)。
其底层逻辑是:重运营、低毛利、靠高频复购维持现金流,但产品高度同质化,差异化弱。
问题在于——复购已经从线下全面迁移到线上(天猫、京东、抖音、小程序订阅),导致这一业态赖以存在的基础被持续削弱。
1-2 赛道分类
宠物线下食品店大致分为四类,每类都有清晰定位,也都有结构性限制:
1-2-1 鲜食店(如派特鲜生)
特点: 现场加工、强调健康配方与专业性
场景: 中高端社区
抓住的需求: 宠物“健康化”与“人宠同源”消费趋势
结构性问题:重冷链、重食材、重人工;损耗大、标准化难;规模越大、亏损越重
1-2-2 主粮 + 用品的标品粮店
特点: SKU 可控、供应链通用度高
场景: 社区周边
需求: 便捷与与主粮+用品“一站式补货”
结构性问题:完全被线上价格体系压制(天猫、京东、拼多多);商品无差异化,门店缺乏壁垒
1-2-3 宠物便利店(轻连锁)
特点: 50–80㎡小店、SKU 精简
场景: 城市密集社区
需求: 高频补货
结构性问题:客单价有限;人工成本难摊;坪效不及便利店与咖啡店模型
1-2-4 食品 + 服务的综合宠物店
特点: 食品只是入口,主收入来自美容、寄养、洗护
问题:食品毛利极低;店的真正盈利点不在食品,而在服务;
底层结论:当食品无法提供利润、无法形成差异化时,它便可替代、无壁垒、难以撑起连锁规模。
1-3 门店形态分类
宠物线下门店主要有六种演化形态:

1-4 上下游产业链
宠物食品线下连锁可拆成四个环节,其利润与权力结构高度集中在上游与线上,中游与线下正在被边缘化。
1-4-1 上游:决定利润空间的源头
主体包括:主粮工厂(皇家、普瑞纳、伯纳天纯等);区域鲜食工厂;用品制造商(猫砂、罐头、清洁品)
趋势:上游越来越依赖电商渠道,而不是线下门店,利润与库存周转都在向线上集中。
1-4-2 中游:品牌商与代理商
主体包括省级/城市代理、品牌直营团队、电商渠道运营。
趋势:中游正在主动削减线下投入,全面转向直播电商与线上订阅。线下渠道正被视为“低效补充”,而非增长引擎。
1-4-3 下游:实体连锁(最弱一环)
包括鲜食店、标品店、便利店、综合店。
结构性现实:供应链没有独家货源、价格体系被线上统一、客流成本高,下游是全链路中盈利能力最弱的环节。
1-4-4 配套生态:全面向线上迁移
门店 SaaS、外卖履约、社群工具、供应链金融等周边生态,也在顺应流量迁移,将能力建设在电商与直播侧,而非线下。
小结:整个供应链的重心——从利润到流量——都已从线下抽离。实体连锁站在利润洼地,难以获得议价权,也难以形成规模壁垒。
02 市场规模及增速
2-1 存量:市场小、增速低、线下更弱
2024 年中国宠物零食市场规模仅 405–408 亿元,同比增速 9.2%,已明显低于宠物行业整体增速。
其中实体渠道占比 37%,规模约 150–151 亿元。而“宠物零食实体连锁”仅占实体渠道 30–38%,对应的真实市场规模只有 45–57 亿元——体量极小。
增速更是压低天花板:实体连锁年增速仅 10–12%,远低于线上 51.4–64% 的高速增长,甚至不如传统夫妻店;专业连锁增速更低,仅 8–10%;折扣店宠物专区虽有 25–30% 增速,但属于超市的附加业态,不具备独立连锁能力。
结论:实体连锁既没有规模,也没有增长。
2-2 增量:看似有空间,但结构性无解
2025 年三四线宠物家庭预计达 4200 万户,看上去是增量来源,但消费仍以中低端散装为主,客单价只有一线城市的 1/2,难以支撑连锁扩张。
功能性零食虽被视为增长点,但:2024 年增速仅 12–14%;品控要求高;48% 消费者吐槽产品质量不稳定;市面品牌频发因品控导致宠物腹泻的投诉。
结论:需求结构难以支撑高成本的线下连锁模型。
2-3 渗透率:表面低、实则难提升
2024 年宠物零食实体连锁渗透率仅 11–14%,预计 2025 年也只有 12–15%,增速极慢。对比美国 45% 的高渗透率,看似中国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但本质不是“没开够店”,而是:
中国 70%+ 的零食消费已转到线上;用户习惯“线上比价 + 低价购买”;线下既无价格力,也无核心体验差异化。
结论:渗透率低不是机会,而是结构性结果。
数据来源:2025至2030年中国宠物零食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03 客户画像与核心诉求
3-1 消费者:对线下依赖快速下降
消费者在宠物零食上的核心诉求已经完全匹配线上,不再依赖线下门店。
按痛点强度排序:
1)年轻白领:要便宜、要快→ 线上价格更低、即时配送更快
2)高学历家庭:要可信度→ 更信赖品牌旗舰店与官方渠道
3)多宠家庭:要一次性大采购→ 线下货位无法承载多口径采购
由此,线下仅剩的客群是:社区老年人;对线上不熟悉的小部分人群;但这类客群既不能形成规模,也无法支撑增长。
3-2 行业分布:产值由一线驱动,但痛点也被线上截走
按产值 + 痛点强度排序:
1)一线 / 新一线社区店(高产值 + 高痛点)占比 60%+
痛点:需要功能零食 + 即时配送
但这些需求线上履约更强,线下吸引力不断下降
2)二三线商圈店(中产值 + 中痛点)占比 25–30%
痛点:店员专业度不足、缺高性价比套餐
线上旗舰店 + 直播电商直接解决
3)县域 / 乡镇社区店(低产值 + 低痛点)占比 10–15%
痛点:价格高于本地散货、品牌认知弱
线上低价与拼单模式更具竞争力
结论:线下整体的痛点均可被线上更好满足。
3-3 未被满足的场景需求(但线下并不能承接)
消费者仍有细分需求——但这些需求的供给逻辑指向研发和供应链,不是线下店:
健康管理: 术后、老龄宠物零食需临床验证,门店无研发能力
人宠互动: 训练零食需多规格与便携化,线下难承载丰富 SKU
季节适配: 夏季降温、冬季能量补充,属于供应链创新,不是门店优势
下沉市场: 高性价比大包装、本地化口味,更适合集中生产 + 线上分发
这些需求都不是“开更多线下店”能解决的,而是产品创新与线上分销效率的问题。
04 行业发展阶段
4-1 中外对比:全球宠物食品零售的共同走势——全面线上化
跨市场对比可以看到一个高度一致的趋势:无论宠物经济多发达,线下食品门店模式都很弱,核心消费都在往线上集中。
美国:宠物食品消费被 大型综合零售(Costco、Walmart)+ 电商(Chewy、Amazon) 瓦解,独立线下粮食店长期边缘化。
日本:宠物用品大部分在线上完成。高度发达的便利店体系也未撑起“宠物食品专门店”的模型。
欧洲:鲜食增长更快,但增长主要发生在线上订阅体系(按周配送的鲜食套餐),不依赖实体门店承载。
结论:无论是成熟市场还是高密度消费国家,“线下宠物食品店”都不是主流模式——食品已被视为最适合线上化的品类之一。
4-2 赛道下行的四大驱动因素
技术限制:供应链短板让成本天然偏高
宠物鲜食依赖冷链,而国内冷链成本比常温高 50%;HPP 超高压灭菌设备单台投入 500 万元以上;鲜食保质期只有 3–7 天。技术未突破 → 成本难下降 → 门店难盈利。
结论:这是结构性成本,不会因规模扩张而改善。
政策规范:行业标准缺失 + 监管升级
鲜食目前缺乏统一标准(灭菌、营养、配方均无明确规范),品控难做,消费者更信赖进口或自制。《宠物饲料管理办法》实施后,行业合规成本上升,18% 中小作坊退出。连锁若无合规体系,获客成本会急剧增高,甚至被动丢失市场。
结论:政策对头部厂商利好,对连锁门店利空。
需求迁移:消费习惯与价格敏感共同削弱线下
宠物零食采购频次仅 1–2 次/月,远低于生鲜消费,门店的即时、体验优势无从发挥。鲜食价格高昂(小型犬每月 300–600 元,是干粮的 3–5 倍),80% 用户因价格敏感选择平价膨化粮。打卡流量转化不出复购,线下高价鲜食需求持续下滑。
结论:线下难以承接“低频 + 高价”结构性需求。
生态挤压:平台与巨头抢走所有增长
线上: 美团、京东即时零售覆盖 3 公里“小时达”,价格更低、配送更快,直接分流线下客流。
线下: 商超设宠物专柜(由皇家、渴望等品牌入驻)无需承担房租,价格优势显著。
供应链: 乖宝、中宠等头部开放生产体系,中小连锁在采购成本和品牌认知上均无优势。
结果是:平台吃掉增长,商超吃掉价格,供应链吃掉利润。独立连锁几乎无生存空间。
4-3 宠物零食上游供应链:成熟度、供给与瓶颈
整体判断:上游供应链的中低端能力已充分成熟,但高端原料与高端设备仍存在明显短板,形成“中低端过剩、高端依赖”的结构性格局。
4-3-1 供应链成熟度:基础完善,高端仍缺口
上游可分为三类环节:基础原料、生产设备、核心高端能力。成熟度与瓶颈差异明显。
(1) 基础原料:国产化率高,中低端产能充足
国产动植物蛋白(鸡肉、鸭肉、玉米、大米等)供应充分,国产化率 80%+(2024,中国农大)。
山东、江苏等饲料产业带已形成规模化产能。典型企业如路斯股份依托控股股东的禽类资源链,实现原料稳定供应。
结论:中低端原料端几乎无瓶颈。
(2) 中端设备:国产化完成替代
膨化干粮设备、常规包装线等中端产线已基本实现国内替代。国产设备成本比进口低 30%–50%,交付周期缩短 2–3 个月。头部厂商(乖宝、中宠)依赖国产整线设备即可做大规模量产。
结论:供应链的“量产能力”已完全国产化。
(3)高端环节:原料与设备仍依赖进口,是核心短板
高端原料依赖海外:深海鱼油、高纯度鱼粉、微藻油等高端蛋白原料 70%+ 依赖挪威、秘鲁等进口。
高端设备被国际品牌卡位:冻干机、鲜肉高添加设备等仍由瑞士 Bühler、美国 Wenger 等掌控,占据 60%+ 高端市场份额。
国产设备在精度、能耗、连续稳定性上仍有差距。
结论:高端能力未形成本土闭环,是行业成本与技术突破的主要限制。

由于高端产品研发与成本结构,被海外供应链牢牢卡住,成本压力向下传导,中游对原料价格没有任何掌控力。而设备端又属于“专利壁垒 + 高成本路径依赖”,议价权完全在厂商手中。
数据来源:2025至2030年中国宠物零食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05赛道发展阶段与新玩家机会分析
5-1 赛道发展阶段:宠物零食线下实体连锁已进入“战略衰退期”
宠物零食线下连锁业态已全面符合“战略衰退期”的典型特征,行业趋势呈不可逆下行。
(1)增速持续走低
行业年增速长期低于 5%,远落后于整体宠物行业与线上零食渠道的增速,市场规模基本停滞。
(2)市场吸引力快速下降
新入局企业同比减少 40%+,增量玩家消失,存量博弈成为主基调。
(3)扩店意愿崩塌
2024 年新开店数量较 2022 年减少 60%+,闭店率却同比上升 25%。新增店面几乎停滞,撤店成为主趋势。
(4)经营信心消失
大量门店租约到期后选择不续约,核心商圈宠物零食专卖店撤店率达 30%;多家品牌主动缩减线下布局。
(5) 渠道重心迁往线上
头部品牌将预算与运营资源全面转向线上,线下仅作为展示窗口或自提点。食品类线下营收占比从 70% 下滑至 30% 以下。
(6)资本完全撤离
2023–2024 年无任何针对“宠物零食线下连锁”的专项融资,存量投资方也停止追加。
结论:行业缺乏任何能够推动恢复增长的变量,衰退趋势已形成路径依赖,难以逆转。
5-2 新玩家切入时机:已无任何进入价值
从关键维度逐项拆解,新玩家在该赛道已完全没有胜算。
1)竞争格局:无头部、但同质化极高
行业虽缺乏绝对头部品牌,但产品与运营模式高度一致——“货架陈列 + 基础售卖” 是唯一模板,无差异化空间。在没有品类创新、缺乏供应链壁垒的前提下,新玩家无法形成独特优势。
2)融资环境:资本退场,新玩家无钱可拿
由于盈利模型无法跑通、赛道增量枯竭,机构已明确“不再投线下宠物零食连锁”。在无资本支持的情况下,新玩家无法撑起前期亏损周期,最终只能被动退出。
3)成本结构:租金与人工不可破,不存在颠覆可能
线下门店的两大核心成本——租金(刚性);人工(持续上涨),均不可被技术或运营模式改变。新玩家进入即意味着:高成本起步 + 无法改善。
4)技术门槛极低:难以靠创新实现超越
宠物零食连锁没有技术壁垒:产品靠采购、运营靠人力、服务可复制。不存在“技术弯道超车”的路径,任何创新都无法形成壁垒或溢价。
5)场景空白不存在:线上已全面覆盖所有需求
无论高端零食、功能性零食,还是下沉市场的刚需零食,线上已经做到供给过剩 + 全覆盖。线下没有剩余场景、没有剩余人群、没有剩余需求。
最终结论:宠物零食线下连锁业态已成为“无差异化、无资本、无成本优势、无技术壁垒、无场景空白”的五无赛道,新玩家没有任何切入理由,也不存在建立竞争力的可能。
5-3 商业模式拆解:结构性“反规模化”
宠物零食线下连锁的商业模式存在先天缺陷,本质上无法规模化,且规模越大,经营越差。
(1)固定成本刚性高企:占比 60%+,不可优化
租金、人工、装修折旧等固定成本占比超过 60%,且随商圈等级同步上涨。没有成本杠杆,也不存在规模摊薄空间。
(2)毛利率偏低:25–30%,不足以覆盖成本结构
上游议价权强 → 原料成本高
终端竞争激烈 → 零售价格被压低
行业平均毛利只有 25–30%,远低于线上以及美容/寄养等高毛利服务。
结论:即使规模扩大,也无法拉高毛利。
(3)复购在线上完成:线下沦为“体验 + 引流”场景
消费者在线下试吃或咨询后,会转到线上比价复购。这意味着:复购不在店内发生;营收不稳定;线下承担成本,却无法获取回报。门店越多,流量分散得越厉害,单店模型更差。
(4)规模放大会同步放大损耗与管理成本
损耗成本上升:更多门店意味着更多库存、更多临期、更多食品浪费
管理成本加速上升:跨区域督导、人员培训、库存调度均导致线性成本变成“阶梯式增长”
结果是:规模越大,管理难度越高,亏损越快。
5-4 未来趋势:线下不会消失,但“食品生意”将彻底退出
未来行业格局已高度确定:线下留存,但食品不再是盈利点。
1)食品全面线上化:线下份额将持续被侵蚀
消费者已形成“线上比价 → 线上下单”的固定路径。
线上具备:更低价格、更高品类丰富度、更稳定的供应链。食品这一高同质化品类,在未来将继续被线上吞噬,线下不再具备竞争力。
2)线下价值转向服务,而非食品
未来线下门店的真正核心将是:美容(高毛利);寄养 &日托;行为训练;洗护与健康管理。食品仅作为“引流品类”存在,承担客流入口,而不是利润来源。
3)鲜食增长也将发生在线上,而非线下
鲜食未来会以“工厂直连用户(DTC)”为增长主路径:线上订阅(按周配送);短视频电商、直播带货;品牌自营冷链配送。
线下受限于:冷链成本高、存储难、保质期 3–7 天、损耗高,无法承接鲜食的增量趋势。
数据来源:2025至2030年中国宠物零食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前景研究预测报告
06未来机会
宠物零食线下实体连锁已无机会。
当前的闭店潮不是短期波动,而是行业结构性拐点,意味着“线下靠食品赚钱”的模式已经终结。该赛道不具备可扩张的商业逻辑,也不存在规模化盈利的路径。
未来五年,最优策略不是继续优化线下运营,而是彻底退出食品驱动的线下零售模式:不新开食品类门店;不扩大线下规模;不再将食品视为线下利润来源
真正的增长将转向两端:线上食品渠道(价格力 + 履约效率);线下宠物服务(美容、寄养、训练)。
食品线下连锁的时代已经结束,行业重心将重塑为“线上食品 + 线下服务”。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相关知识
盒马创始人再创业翻车:这个赛道没戏,建议别做
再创业!60岁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要携手潮汕“宠物大王”做“宠物版盒马”了!
侯毅再创业 在宠物赛道复制“盒马鲜生”?
盒马创始人再创业卖宠物鲜食,刚成立新公司就获融资
盒马创始人侯毅“杀入”宠物零售赛道:今年拟开百店,掀“价格风暴”
盒马创始人侯毅再拓新赛道:先开餐馆,又瞄准宠物食品新零售
盒马创始人侯毅再创业为何押宝宠物鲜食?
半年赚不到两千!这个赛道却引来盒马创始人入局
半年赚不到两千!这个赛道却引来盒马创始人来挤
盒马创始人侯毅再创业:筹备宠物类新零售门店Pet鲜生
网址: 盒马创始人再创业翻车:这个赛道没戏,建议别做 https://www.mcbbbk.com/newsview1318378.html
| 上一篇: 如何网购狗粮呢 |
下一篇: 撸猫撸鹦鹉自由!这家8年夫妻店宠 |
推荐分享
- 1养玉米蛇的危害 28694
- 2狗交配为什么会锁住?从狗狗生 7180
- 3我的狗老公李淑敏33——如何 6236
- 4豆柴犬为什么不建议养?可爱的 4637
- 5南京宠物粮食薄荷饼宠物食品包 4563
- 6中国境内禁养的十大鸟种,你知 4429
- 7湖南隆飞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宠 4259
- 8自制狗狗辅食:棉花面纱犬的美 4257
- 9家养水獭多少钱一只正常 4212
- 10广州哪里卖宠物猫狗的选择性多 4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