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自我本能:性本能
弗洛伊德把本能分为两种:自我本能和性本能。自我本能的作用是自我保存,包括饮食、睡眠、防御、反击;性本能的作用是种族繁衍。
弗洛伊德又把“人际关系”分为两类:认同和对象爱。认同就是模仿、内化;对象爱又称“对象关注”或“对象倾注”,也称“依恋”,其实就是爱或性爱。男孩子认同父亲,依恋母亲,女孩子认同母亲,依恋父亲。
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只有一种,即性力比多。力比多指向他人,形成客体关系,指向自己,就是自体性欲,也称自恋。按能量守恒定律,如果力比多过多地倾注于自己,就没有能力爱别人了。所以,自恋是不正常的,是不利于建立客体关系和对象爱的。
科胡特认为力比多有两种:“对象”力比多和自恋力比多。自恋不是力比多指向自己的产物,而是自恋力比多的功能。自恋力比多指向自己,就是自恋,它的作用是使破碎的自体碎片连成一片,形成完整的自体,即“内聚性自体”。换句话说,自恋力比多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和人格完善的内在动力。自恋力比多指向他人,则产生自恋移情,包括理想化移情、另我移情和反映性移情。这个时候,他人就叫“自体客体”。自体客体和自恋移情是人格完善的助力。借助于自体客体和自恋移情,内聚性自体得以形成。
不难看出,自恋力比多就是自我本能,对象力比多就是性本能。自恋力比多当然可以指向自己,所以,在科胡特看来,自恋是很正常的。而对象力比多本应指向他人,如果转向自己,就不正常了,所以,弗洛伊德认为自恋是不正常的。
所以,自我本能、认同作用、自恋力比多、自体心理学是一条线,性本能、对象爱、客体关系、客体关系理论是一条线。自体心理学和客体关系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也称驱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所不同的是,自体心理学和客体关系理论把重心从驱力转向“对象”。对自体心理学来说,这个“对象”就是自体,对客体关系理论来讲,这个“对象”就是客体,因为自恋力比多的对象本来就应该是自己,性力比多的对象本来就应该是他人。
对无性生殖的低级动物来说,自我本能和自恋力比多的作用是自身体积的增大,性本能和性力比多的作用是身体的分裂。对人来说,自我本能和自恋力比多的作用是个体保存和个人成长,性本能和性力比多的作用是与一个异性结合,以便产生后代。
相关知识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宠物心理学中的奇妙应用
动物性本能在线播放
自我效能理论
学习理论之四大理论流派的关系
第五节 心理动力学家庭治疗
动物性本能在线看
认知发展理论
从生物学中的“本能”引入,浅谈人类的“本能”?
丛中教授再谈“控制感”
一心
网址: 自体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自我本能:性本能 https://www.mcbbbk.com/newsview389147.html
上一篇: 宠物美发小知识 |
下一篇: 动物本能 Animal |
推荐分享

- 1养玉米蛇的危害 28654
- 2狗交配为什么会锁住?从狗狗生 6922
- 3我的狗老公李淑敏33——如何 6215
- 4豆柴犬为什么不建议养?可爱的 4597
- 5南京宠物粮食薄荷饼宠物食品包 4549
- 6中国境内禁养的十大鸟种,你知 4418
- 7湖南隆飞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宠 4247
- 8自制狗狗辅食:棉花面纱犬的美 4241
- 9家养水獭多少钱一只正常 4194
- 10广州哪里卖宠物猫狗的选择性多 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