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享 科普指南|帮你轻松搞定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科普指南|帮你轻松搞定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来源:萌宠菠菠乐园 时间:2024-10-25 16:02

每天多一点辨析

Carrie 说

家,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摇篮~每个爸爸妈妈,都在通过自己的价值标准,来塑造孩子的行为。

那么,对于小孩子有攻击性,爱打人这件事儿,你会怎么做呢?

科普指南 | 帮你轻松搞定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原文: HelpingYoung Children Channel Their Aggression

翻译: Haylin

校对: Carrie

如果询问家长们: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攻击性的人吗?你很可能会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毕竟,无论是我们的个人想法还是在这个社会里,攻击性能不能被接受,都还很有争议。攻击性能够帮我们更主动的完成有挑战的东西,它意味着我们拥有更大的能量和更强的目的性。但同时,它也总是伴随着一些具有伤害性的行为和破坏性的力量。

如果别人对自己的孩子有不友善的行为,相信大多数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捍卫自己的权利。我们不希望他们在一开始就去攻击别人,但是如果遇到了攻击,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对付,而不是只能被动挨打。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会在过度攻击和适当的自卫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可能是最困难的任务。

从发展理论来看,攻击性的驱动力或冲动是在人类的孩童时期产生的,是人类心理生命力和生存的关键。在人类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这些驱动力通常在人的不同年龄阶段以不同行为表现出来,在父母和他人的帮助下,逐渐受到节制、引导和一定的控制,但却并没有被消灭。

攻击性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

在孩子刚出生的第一年,他们通常不会表现得很好斗,可是你知道吗,当婴儿推、拉、或对另一个人施加压力的时候,这就反映出,孩子已经具备了攻击的能力,而且孩子因此充满了自信。只是,9个月大的婴儿拽你的头发,他并不懂得这可能会伤害你,这在婴儿的其他行为中也能看到。

只有在婴儿两岁之后,当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起来,能意识到 “我” 和 “你” 的区别时,他才会开始明白他很生气,并且下意识的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我们通常不会在孩子一岁以前谈论他对别人的伤害或敌意。即便一岁以后,他对因果关系的了解也不够充分,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也不知道如何去规范自己对待他人的行为。所以,当你15个月大的孩子把一个东西打碎了,他只会沉浸在自己能打碎东西的快感中,根本不知道这会有什么不好的后果。

家长们有时会说,比起各种攻击性行为本身,孩子们更在意家长的反应。他们这么认为是因为当孩子被责骂时总是看起来很羞愧。孩子并不明白自己刚才伤害了某个人或摧毁了某些东西有什么问题,但他们知道爸爸妈妈不喜欢他们这样做。相反地,当孩子对他人态度温和,被表扬了,他们会知道,并且很高兴他的行为被认可。

在很多情况下,孩子都需要花些时间,并且需要提醒他们很多次他们才能明白,打或咬不适用于大多数情况。年幼的孩子,尤其是那些3岁以下的孩子,几乎都无法估量自己的力量。亲吻和咬伤之间的区别,轻拍和击打之间的区别,轻推和推倒之间的区别,他们都不能理解。这时,孩子们需要被多次的提醒,比如:“轻轻的,就像这样。”“这样用力打人,别人会觉得很痛”。

我们应该学习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分别对他们有什么期待

正如儿童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一样,在社会化过程中也有一些步骤和阶段,家长需要学习一些“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我们应该对他们有什么期待”的知识,如果你理解了一个婴儿、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或一个四岁孩子的能力,你就可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教学以达到现实的期望,并为自己省下烦恼和沮丧。

你千万别过于焦虑,想着我的孩子现在这么小就会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那等他长到10岁20岁了,成为一个脾气暴躁的完全不受控制的人怎么办!当然,如果你孩子已经四岁了,他经常有暴力倾向,而且似乎并不关心攻击性造成的后果,或者似乎很享受伤害别人,那么你确实需要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帮助他建立更正确和积极的行为方式。

幼儿时期管理攻击性的育儿策略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缓和和引导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又不至于太过严厉呢?虽然没有绝对正确的策略,但这12条建议,可以帮助您为您的孩子提供所需要的指导。

1. 限制是爱的一部分。记住,让你的孩子感觉被爱和被亲切关怀,孩子更容易接受你在他成长过程中所提供的指导。那些感到被爱的孩子们大多数时候会更愿意取悦自己的父母,并且会对父母的指导做出回应。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合理的限制是爱他的一部分,就像喂养、安慰、玩耍和回应他的愿望一样。

2.试着找出是什么原因触发了你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是当下的什么情况,是你自己,还是别的什么人的什么行为;会不会是因为他太累了、身体感到不舒服?另外,匆忙的、突发的情况,被拒绝,想做的事情做不到,想要的东西得不到,通常也会使人沮丧和愤怒,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

3. 利用你对孩子的了解。利用你对孩子的体质、习惯、喜好和敏感性的了解。例如,如果你知道他在一天的什么时间会很容易烦躁或不舒服,或者在他疲倦或饥饿的时候很容易变得不舒服,那么你就不会选择那个时间去想办法对他的攻击性行为刻意的进行控制。

4.明确的表达。告诉你的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希望他做什么,以及你不希望他做什么(但千万别进行冗长的说教)。孩子会从你的神情、语调和你说的话中意识到你的不悦。给孩子冗长的说教和一个消极的后果,效果并不好,更重要的是,你需要明确的表达你的反对。

比如,你告诉一个3岁的孩子,如果他打了他的弟弟,那么他两周都不能看电视了,这也许会让他感到不安,却并不能帮助她理解这一切,并发展自控力。而一个更好的理由,是你不希望他打弟弟,因为弟弟会受伤。你不喜欢这种行为,这是最有效的信息。它可以让孩子知道,他仍是被爱的,只是你不赞成的他现在的行为。

5.做一个仔细的观察者。当你的孩子在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时候,要时刻注意着,但不要总是在他们身边徘徊。游戏刚开始时,孩子们开心地跑、跳、追逐或者分享玩具,很快就有可能升级成一场孩子间的战争,这时他们可能需要一个裁判。当然,有些情况,你确实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但要视具体年龄而定。

6. 再次引导。当你的孩子用你不喜欢的方式挑衅时,制止他,同时给他一些其他的事情去做。你可以建议并帮助他开始一件新的事情,或者引导他去另一个地方,让他可以在不伤害自己、别人、物品或宠物的情况下,释放自己的攻击情绪。例如,在某个角落里,有一些东西可以用来打或撞或扔,可以拿来帮助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例如,你可以说,“如果你想打,就去打枕头(或者打包),但是你不能打狗(或者用锤子砸桌子)。” 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释放出攻击性的情绪,还能帮助他知道这样的行为所适合的时间和地点。

7. 成为一个教练。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给孩子示范处理冲突的的方式。例如,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够大了,你可以教他几个字来避免或解决冲突。一个2岁大的孩子可以教他抱着玩具说“不”或“我的”,而不是当别人想拿他的玩具时总是动手或哭。

孩子们需要来自成年人的具体建议和示范,从而学会比身体攻击和报复更有效、更能被接受的解决方法。

8. 使用语言。如果你的孩子有语言能力,请帮助他解释他的愤怒。如果你能猜到他的情绪和想法,但他却不会说,那你就替他说出来。比如,“我猜你很生气,因为你不能和约翰尼一起玩。” “我知道你的感受,但是现在我们得走了。”等等。

9.问问你自己,你是否在向你的孩子发送“混合信息”。如果你一边对孩子说着“不要打人”或“要友善”,又一边当着孩子的面把他的攻击性行为当成玩笑说给别人听,孩子就会感到非常困惑,这种困惑会让他更难发展自控力。

10. 做个好榜样。请记住,要想孩子以一种积极恰当的方式使用攻击性,父母是最重要的榜样。如果你家里的交流方式充满了争吵或肢体冲突,不论让孩子看到了还是听到了,都很有可能对他们造成负面的影响。这样的家庭环境有可能对家庭中的每个成员来说都是不安全的,也是不健康的。如果你正在遭受暴力伴侣或家庭暴力,请报警,以获得支持、庇护或服务,或探访家庭暴力机构以获取更多有关的信息和帮助。

11. 避免体罚。想想对孩子体罚的坏处。孩子们挑衅,挑逗,顽固、或攻击他人的行为,往往会引起大人们的愤怒。如果你想通过打孩子、对孩子造成身体伤害这样的方式来管束孩子的行为,你需要仔细考虑一下,孩子会从这样的行为中学到什么。

12.要有耐心,学习是需要时间的。你的孩子学会爱,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需要慢慢来,需要好几年的时间。作为父母,你总会感到不安,你可能觉得要把孩子教得“文明”一点,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亦或你总会担心,对于这个严酷的世界来说,我的孩子是不是太怯懦了。作为父母总会伴着无数快乐和挫折,生活也一直在继续,但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长远的目光和积极的态度。这对孩子正确积极的使用和控制攻击性起了很大的作用,也是孩子成长和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END-

恭喜你,今天你又读完一篇科普指南~有关攻击性行为的话题讨论,熊孩子电台FM也曾做过一期,点击下面的音频 ▼ 即可Get到好玩、有趣的育儿八卦 :

#周四 每周多学点科学#

想和我们一起每天成长一点点吗?

点击 “关注” 即可关注我们,还可以把这条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让他们和你一起成长!

相关知识

破解孩子攻击性行为小对策
怎么防止孩子攻击性行为
如何应对幼儿攻击性行为.docx
遏止孩子攻击性行为的8种方法
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如何改善?
家长们了解一下,避免孩子攻击性行为的6种方法
浅述如何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doc
你需要知道狗狗的攻击性行为
举例说明如何有效的控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宠物为什么会进行攻击性行为

网址: 科普指南|帮你轻松搞定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https://www.mcbbbk.com/newsview463431.html

所属分类:萌宠日常
上一篇: 狗狗咬人后还能不能继续养?如何拯
下一篇: 攻击行为的心理分析

推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