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养宠物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然而,一些商家却利用人们的爱心和对宠物的喜爱,推出了所谓的“免费领养”模式,实则让人掉入“猫贷”陷阱。
这些商家在人流量大的商场开设宠物领养馆,打着“免费领养”的旗号,吸引消费者前来。然而,领养并非真的免费。商家会要求消费者以分期购买宠物用品等方式领养宠物,每月在商家储值定量金额,由支付宝自动扣款。此外,消费者还可能面临标价虚高、宠物生病或死亡、解约难等消费陷阱。
孟女士就遭遇了这样的骗局。她在一家萌宠领养馆“免费领养”了一只小猫,但商家要求她每月花389元在店里购买宠物用品,共消费13个月。然而,小猫回家的第七天就因疾病死亡。孟女士想要解除合同,但商家却以小猫死亡在七天“质保期”后为由,拒绝处理。孟女士无奈表示:“他们打着‘免费领养献爱心’的旗号,实际就是为了让我们签‘猫贷’。”
记者在投诉平台发现,类似孟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很多消费者在“免费领养”宠物后,都面临了宠物生病或死亡、仍要继续还款的困境。如果消费者自行将绑定账户里的钱移走,导致扣款失败,还可能对征信产生不良影响。
这些商家将“免费领养”解释为一种新型营销模式,但实则是一种变相的买卖。他们将活体成本和宠物用品成本都算在了“猫贷”里面,利润率高达60%-70%。更有甚者,一些商家还公开了赚钱“秘籍”,故意喂食低成本、有害的猫粮,导致宠物死亡,从而避免后续的责任和费用。
业内人士表示,所谓“免费领养”只是偷换概念,本质依然是贩卖活体。这种商业模式看似能规避弃养行为,实则会助长盲目购买宠物的风气。对于有养宠需求的人来说,最好咨询当地正规的流浪动物救助机构,领养成年的中华田园猫、田园犬等动物。这些动物同样需要关爱和照顾,而且真正的领养应该是不介意动物的品种,是对生命的尊重。
面对商家的“花式套路”宣传,消费者一定要擦亮双眼,莫贪便宜。在选择领养宠物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和机构,避免掉入“猫贷”陷阱。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