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与死亡:如何跟孩子解释抽象概念?
思创乐教育茶话会——06期
思创乐教育茶话会07期主题
焦虑与死亡:如何跟孩子解释抽象概念?
高浩容博士简介
• 台湾哲学商会监事
• 斐陶斐荣誉学会(Phi Beta Kappa)成员
• 辅仁大学哲学系博士班、台北市立大学教育学博士班
• 《“目”浴阳光-儿童早期视觉健康教育系列绘本》作者
• 喜马拉雅「少儿哲学90问」课程作者
• 著有台湾永续图书《光阴的故事》系列14本青少年小说、《别害怕当个流泪的大人》、《烦恼心理学》等哲学、心理学等专书
爱问问题的孩子
问问题就是在思考抽象概念,思考哲学就是在认识世界。
案例:美国Parent杂志
美国parents杂志:孩子通常会问什么问题?
思考:这些问题父母自己能回答出来吗?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理解?
小小哲学家
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
思考:哲学家是靠训练产生的吗?
思考:孩子听得懂吗?
思考:
1. 如何看待孩子的个体?是需要父母拯救的角色?还是父母的朋友?
2. 解答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是想让孩子填空写标准答案?还是自己理解概念后发展自己的看法?
培养孩子辩证性思考能力——真理是越辩越明的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 发展心理学:孩子是一个会生长的有机体。
• 存在主义心理学:孩子是becoming——成为他自己。
教育需要了解自己面对的是个什么样的有机体:孩子年龄段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
皮亚杰:孩子的认知能力有发展阶段。
• 感觉动作期:适应环境中。
• 前运思期:会使用简单的符号——思维的雏形。
• 具体运思期:拥有逻辑思维能力——联系两个以上的概念。
• 形式运思期:把具体的概念抽象出来 看不到的情况下能联系两个概念,如:苹果——红色、圆形。
理解死亡等抽象概念,要求孩子具有脱离具体物质发展抽象思维的能力。
——问:如果孩子太小就不能去谈抽象概念吗?
——答:不是,要像盖房子一样打好地基。不能因为孩子在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无法理解抽象概念就去责怪他。孩子不是机器,家长在教给孩子抽象概念的时候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态度,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艾瑞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 婴儿期: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注。
父母给予足够的关注,孩子才能产生对父母的信任。
• 1~3岁:这个阶段孩子在发展自由意志,喜欢做选择,用内感官去感知世界。
拒绝:孩子说不的时候,是在学习使用、行使自己的自由意志。
这个时候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选择。如果孩子太小,做不了简答填空题,那就给出2~3个选择的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 3~5岁:这个阶段是孩子想象力发展、丰富的阶段,着重追求自我价值感。
这个阶段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了解勇敢、爱国等的概念,为理解更复杂的抽象概念打基础。
• 6~11岁:这个阶段孩子需要自我成就感,同时无意与别人比较,若比较产生差异,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
这个阶段,孩子十分需要父母的鼓励:当孩子考了90分,想要得到夸奖,父母应该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他拿到的高分。孩子认识自我价值不要着重于数量化、表面化、物质化的东西,而是着重于内心的建设。
哲学家是什么?
父母需要与孩子交流抽象概念的人。如果说孩子是小小哲学家,那么父母同时也是哲学家。
思考:爸妈说的都“对”吗?
换位思考:父母教给孩子的东西,同时也是要教给自己的。父母们曾经也是孩子,孩子现在会提出的问题,儿时的自己可能也思考过。那么如何让孩子真正的理解呢?
——要用孩子懂的语言去告诉他。
过去的哲学教育
过去的哲学教育:演绎大于推论
电车难题:当失控的电车飞驰过来,前面只有两条轨道。一条路上只有一个人,另一条路上站着一群人,如果你是安全员,只能选择一条铁轨,是选择人多的轨道还是人少的轨道?
电影《蝙蝠侠》:反派在两艘船上安置了炸弹,一艘载满了罪犯,另一艘载满了普通平民。但如果拆除其中一艘的炸弹,那么另一艘船上的炸弹就会爆炸。如果你是蝙蝠侠,你作何选择?
现在的哲学教育
现代哲学教育:生活化
案例:一位黄先生在一场意外中惨遭不幸,身体 90%面积烧伤,上上下下插满了管道。医生告诉他的家人,如果拔掉管道和仪器,黄先生将会立刻死去,不再忍受病痛的折磨。家人选择了让黄先生自己去做这个残忍的决定。
如果是你,你选择让满身病痛地或者还是痛快地死去?到底怎么选择才是正确的呢?
——世界上其实没有绝对的“正确”,因为父母代替孩子做决定时,不可能完全绝对的理解孩子的想法。我们一定要给孩子预设一个标准答案吗?
有效转化经验建构系统思维
——孩子面对死亡的情绪?
一定是有自己的情绪的,但是具体表现需要父母去捕捉。是恐惧?还是焦虑?还是哀伤?
孩子产生这些情绪,说明孩子此时对这个概念有怀疑,有自己的思考。产生了怀疑,孩子就会去寻求答案—因此哲学是从怀疑开始的。
——孩子面对问题的假设?
孩子对抽象概念有一个自己的理解,它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想象,可能并非家长认可的标准答案。但他的的确确在形成自己对这个概念的一些认识。有一定了解了,孩子就能得到一点安抚,才能得到快乐,化解恐惧、焦虑、哀伤。
——再次不安?
当孩子逐渐长大,获得了这个概念更多的讯息,他会发现这与自己所理解的概念不一样。此时他会再次怀疑。从而将他的认知不断完善,产生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思维能力。
思考:是辞典,还是桥梁?
父母千万不要妄想成为神。
词典即是:你打开它,就能在里面找到答案。如果父母想成为孩子心中无所不能的角色,那么只会产生两种结果:
一、孩子渐渐发现父母也不是那么无所不知的,父母并不是神,就会产生失望的情绪;二、孩子渐渐依赖于向父母提问就能得到答案的模式,完完全全听从父母,没有自己的思考,变成“妈宝”。
你喜欢这张图片吗?
你喜欢这样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吗?还是更喜欢那种高高在上的父母与麻木顺从的孩子的氛围呢?
具体的方法?
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用孩子生活中接触过的,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解释抽象概念。
将黑暗或是其他的恐惧比喻成孩子能明白的事物。
案例:抑郁症的具象化表现
图中是一位画家所表达的抑郁症的感受。
抑郁症就像一只无处不在的黑狗,无法摆脱。它让人颓丧、想要逃避人群。
• 如何缓解孩子对黑暗或其他事物的恐惧?
把黑暗或恐惧具体化。找一个孩子喜欢的动画角色或者玩偶等给孩子提供一个陪伴的元素,或是让孩子把恐惧用自己的想法画出来,使他的恐惧不再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然后孩子才能学着与恐惧做朋友。
如何教给孩子生命意义的概念?
• 如何与孩子解释死亡的概念?
用他接触过的人或事物来解释,如朝夕相处的宠物的死亡。当这个抽象概念发生在有与孩子亲密的关系的人或事物身上,孩子就能感同身受地理解。
绘本《夏洛的网》
绘本「夏洛的网」
→构建一个孩子可以理解的假象环境去讲解抽象概念
对于害怕蜘蛛的小朋友:蜘蛛也可以当朋友。
对于向小朋友解释死亡的概念:蜘蛛夏洛的死亡。
案例:美国Parent杂志
——哲学家是因为喜欢解决问题才成为哲学家的吗?
——其实是他们思考的问题对他们自己来说有努力去解决的意义。
案例「parents杂志」:通过更具化的概念去解答孩子抽象的问题。
对于有的孩子提出的在家长看来也许有些冰冷、伤人的问题,父母认为答不出来很丢脸,或者是觉得伤害到自己的自尊心,就对孩子大呼小叫,敷衍了事。但其实这样是在伤害孩子的心灵,并且对化解孩子内心的不安没有任何帮助。
结语
无论父母想跟孩子解释什么概念,其重点都应该首先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即,我们需要运用孩子能够理解的具体化的方法,去解释抽象的问题。
• 父母应该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是选择成为桥梁,还是干脆成为词典,因简单粗暴的“对与错”对孩子实施奖励与惩罚?
• 是你想要什么样的孩子?还是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
●即时问答环节分享●
孩子晚上睡觉不敢关灯,怕黑,应该怎么沟通?
家长1
高博士回答:
具体化恐惧的抽象概念,如上述的“黑狗”的例子。父母应该反思的是,父母自己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晚上睡觉一定要关灯?怕黑是不对的吗?如果父母表达出“怕黑是不对的”这个观念,那么此时家长就站在了小朋友的对立面,在否定他,因此小朋友才无法接受。
小朋友平时很大方,一到公众场合就不敢说话,
害怕,应该怎么沟通?
家长2
高博士回答:
孩子可以选择拒绝在公众场合说话。家长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在年会或者大型会议上面对人群时,自己也会紧张、焦虑。家长自己都不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要逼迫小朋友去做到呢?
孩子喜欢提出一些自己知道答案的问题,
或者故意为难父母的问题?
家长3
高博士回答:
案例:一位台湾的小孩特别喜欢向父母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并且在课堂上老是喜欢打断别人,坐不住。家长带着他去看心理医生,诊断结果说他患了躁郁症。但他吃了很多药,这些行为还是改不了。然后他接触到了一位哲学家,第一次与他会面之后,这个小孩就再也没有那些行为了。哲学家告诉家长:“你的小孩并不是躁郁症,建议你以后培养他当一个哲学家。”
其实这就是哲学家思维。回到刚才所讲述的,家长如果想做一本词典,孩子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那么父母的角色就变成了回答的机器。
如何解决呢?可以试着用问句去回应问句:“你觉得是怎么样的呢?”“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带着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避免让自己变成词典。
如何和孩子解释父母对大孩子和小孩子的
不同态度的差异呢?
家长4
高博士回答:
其实面对两个不同年纪的独立个体的不同行为,家长不用刻意去解释,而是让孩子加入父母做这件事,让他自己在行动去理解家长的目的。让孩子成为你的助手。而不是告诉孩子“因为弟弟比你小,他没有力气”,不要去凸显这个差异,而是让孩子自己知道他能在这种差异之中做些什么。孩子们争夺的是父母的爱,父母不应该成为被争夺的资源,而是让孩子成为有能力给予爱的角色。
小朋友在长辈去世之后开心的玩耍被母亲批评,
造成对死亡的阴影,应该如何解决?
家长5
高博士回答:
在孩子没有认识能力的时候,强迫他去理解,不仅没有作用,同时施加了暴力。他所恐惧的死亡只是替代品,其实他真正恐惧的是母亲的强迫和暴力。
当父母在回答孩子的问题的时候,应该优先照料孩子的情绪。这件事情中,这位妈妈应该做的首先是道歉,把孩子在这件事情中其他的恐惧因素解决了,再来谈死亡的概念。
如何让孩子能够接纳自己的缺陷和失败?
家长6
高博士回答: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缺陷,人不需要完美。接纳这个概念其实是不太合适的,好像孩子被逼着承认了自己的不好,但是没有真正的接受它的存在。那样孩子生活在无法发展自己特质的环境,产生自卑心理,从而无法健康地成长。面对缺陷,孩子不是应该接纳自己的不好,而是选择去看见自己优秀的地方。
孩子用破坏和暴力的方式表达不满, 用惩罚去强迫他承认错误是不是正确的?应该怎么办?
家长7
高博士回答:
不要给孩子简单的定义“对”和“错”。在两岁的阶段教给孩子规矩,才能奠基他以后待人接物的方式。
当孩子说“不”的时候,其实是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意志,想让大家看到“我”的存在。家长应该做的是给予孩子比平时更多的关注。把自己的动作放慢,并给孩子选项,让他自己去选择。因为用放慢的方式能让孩子看清楚家长要做什么,此时孩子是非常全神贯注的,自然他表达自我的想法和方式就会延缓,再去让他用温和的方式去表达自我。
-END-
PPT制作:高浩容 图片:网络 仅教育用
下期沙龙推荐
#敬请期待#
思创乐分享会——07期
成长型思维:培养孩子核心竞争力
分享人:Hanni老师
香港中文大学学龄前教育硕士
儿童游戏咨询师
全球首批阿德勒游戏力讲师
国际教师奥尔夫音乐能力高级教师
认知能力优化课程导师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成员
思创乐儿童哲科中心
致力于培养有创造力的快乐个体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N37月光之城1栋2楼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如何对孩子谈死亡?清明时节是开启生命教育的好时机
研究发现,心爱宠物的死亡会让孩子受到沉重打击
宠物与孩子不得不说的关系
如何缓解孩子入园分离焦虑
家长有效应对孩子入园焦虑的8种方法与策略
孩子时常感到焦虑怎么办?帮助孩子应对焦虑11种简单方法
宠物狗意外死亡托梦给主人?专家解释纯属巧合
宠物友好的地方抽象概念矢量插图。正版高清图片下载
宠物在大城市的抽象概念矢量插图。图片
缓解孩子入园焦虑的八大对策
网址: 焦虑与死亡:如何跟孩子解释抽象概念? https://www.mcbbbk.com/newsview277159.html
上一篇: 为什么说焦虑≠焦虑状态≠焦虑症≠ |
下一篇: 学校恐惧症和其他焦虑障碍 |
推荐分享

- 1养玉米蛇的危害 28654
- 2狗交配为什么会锁住?从狗狗生 6922
- 3我的狗老公李淑敏33——如何 6215
- 4豆柴犬为什么不建议养?可爱的 4597
- 5南京宠物粮食薄荷饼宠物食品包 4549
- 6中国境内禁养的十大鸟种,你知 4418
- 7湖南隆飞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宠 4247
- 8自制狗狗辅食:棉花面纱犬的美 4241
- 9家养水獭多少钱一只正常 4194
- 10广州哪里卖宠物猫狗的选择性多 4102